项目成长

钢铁市场“承重”上行

发布日期:2010-04-28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块生长在西澳大利亚州的小小铁矿石,同样也可以让远在中国的一只小小饮料罐“改头换面”。

  4月26日,距传统铁矿石定价的年度“分界线”已过去25天,但全球长协矿石的最新定价离“尘埃落定”却仍遥遥无期。然而,这似乎并不妨碍其活跃表现给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

   易拉罐变装记

  4月24日晚上,朱骏照例来到超市购置下一周的“存货”。来到饮料货架前,他随手拿了一瓶王老吉,放在手中掂了一掂,感觉轻了许多。

  “不仅轻、还薄。”端详了半天,朱骏这才发现,这个他经常买的饮料牌子包装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铁罐,取而代之的,是用料更为节省的铝罐。

  他所不知道的是,在杭州下沙的王老吉生产基地,早已开始启用质地更加轻薄的铝罐。

  “铝罐与铁罐两种包装方式仍在同时生产,铁罐包装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70%,铝罐包装产品约占30%,但铝罐的占比正在逐步增加。”加多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进入4月,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持续陷入胶着,国内铁矿石进口价格也开始持续上涨,直接推动钢材价格一路走高。最终,在饮料生产领域,更多企业也逐渐倾向用铝罐替代以往的铁罐。

  “铝材价格虽然比铁罐使用的马口铁贵,但铝罐更薄,用料也更少,因此单个成本较低。”业内人士分析。据了解,相比铁罐,每个铝罐可以节省成本0.2元左右,按照包装材料成本计算,前者至少可以降低15%左右。

  然而,和忙于更换包装的饮料企业相比,更接近上游的原材料贸易商目前日子却要“悠闲”许多。出于对未来产品价格上涨的预判,不少贸易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在增加进货、提升库存。

  杨老板在杭州管家漾钢材市场算是“大户”。最近,他的“主业”却变成了玩游戏。“要货的人还是很多,但现在钢厂都在涨价,我们卖出去的价格跟钢厂的出厂价差不多,大家肯定不愿意出货了。”关于“不务正业”的理由,杨老板并不讳言。

  和他持有同样看法的人并不在少数。在杭州几大钢材市场,不少钢材贸易公司虽然在正常营业,但如果有人想一次性购进大量钢材,又不是现金付款,他们得到的答复可能只有两个字:缺货。

  事实上,钢材贸易商手中已经堆积了大量钢材现货。据了解,杭州几大钢材市场的仓库里,已经堆满了螺纹钢、线材、板材等各类钢材,整个钢材库存量也始终维持高位。

  “的确有一些贸易商在封盘惜售。”有业内人士表示。而这背后,是进入3月份以来钢材价格的一路飙涨。以主要用于建筑业的螺纹钢为例。从年初开始,螺纹钢现货价格从2月初的每吨3500元一路上涨至目前的每吨4400元。期货市场同样如此。目前,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已涨至4800元。

  即便如此,钢材经销商们对未来的行情依然看好。“我估计,接下来一个月螺纹钢还将涨700元左右。”杭钢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英杰说。

    成本推涨

  在黄英杰看来,这一轮钢价上涨是离不开“成本”二字。

  “700元的上涨空间是根据成本算出来的。”他表示,铁水成本是由1.6吨矿粉、0.45吨焦炭、0.13吨煤、350元高炉冶炼成本构成,普碳钢坯成本则由0.9吨生铁水、0.1吨生铁、0.085吨废钢、250元转炉冶炼成本构成,高线轧制成本大约为每吨250元,螺纹轧制成本则是每吨40元。这些因素在近期一段时间内都出现了上涨趋势。

   当然,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供应商“长协改短约”意图的改变。

  据了解,今年我国生铁产量在6.1亿吨左右,其中60%由进口铁矿石生产,而进口铁矿石中又有40%左右是长期协议矿。“铁矿石定价由一年一次定价改成一个季度一次定价,这样一来供需变化就非常大,情况也变得极为复杂。”黄说,三大供应商还开始制造紧张气氛,今年1到2月矿石进口量只有4000万吨,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5200万吨。

  “铁矿石现价与长协矿的差价越拉越大,去年长协矿的价格是每吨60元,如今现货价格是每吨160元,涨幅为166%。”黄英杰表示,如果铁矿石价格上涨30%到100%,由此带来钢铁行业的成本将增加276到919亿元。而一旦前者涨势凌厉,即使目前钢材市场仍然存在高产量、高库存,依然无法阻挡其上涨的势头。

  南华期货研究所所长朱斌也认同成本推涨的看法。

  “目前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都出现了减产的情况,但国内外的需求旺盛,因此造成了此轮铁矿石谈判的困难。”朱斌表示,根据国际经合组织发布的综合领先指标和经营者商业信心指数可以看出,全球宏观经济都在稳步复苏,其中国内制造业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更是早已达到50以上,正处于复苏到高涨的阶段。

  他认为,除了成本支撑,外部信息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将形成一个巨大的钢材需求市场。

  “调控政策表面上是‘利空’,实际上是‘利多’。”朱斌认为,其中要在短期内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量的提法更是如此。如果按照6000万套、每套70平米的标准计算,至少需要25000吨螺纹钢,那么“下半年某一个时刻很可能会出现抢不到螺纹钢的情景”。

  和朱斌一样,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也看好后期的钢市。他认为,这个上涨周期还远没有结束。

  “现在钢材价格平均都在上涨,月度平均水平预计会比去年平均高出15%到20%,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增贷款的高增长。”贾良群说,去年货币增长形成高平台,市场充斥着大量的货币,这个数目约在9.6亿左右。

  “9.6亿是什么概念?如果把人民币一张一张接起来,大约可以从地球到月球绕125个来回。”他表示,目前大宗商品包括钢材在内库存都比较大,但上涨趋势仍然不可遏制,原因一个是需求拉动,还有一个就是铁矿石价格的一路上涨。“如果说金融危机前钢材市场是供需定价,去年6月到春节前是货币定价,那么今年钢材市场则是供需、货币、原料成本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高库存压力和高产能威胁下,成本定价的因素显然更为突出。”

  至于什么时候会涨到顶端?贾良群的看法是要视港口的进出口情况,5、6月份的PMI指数,下游库存是否上升,市场是否发生逆转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严厉程度而定。

  产业链传导:击鼓传花?

  “我不会看错的,三年前我也同样囤过货,跟现在的情况很相似。”4月中旬,在杭州钢材市场形势研讨会上听了几位专家和老总的分析,对于自己的决策,管家漾钢材市场的杨老板更加信心十足。

  虽然“不务正业”,但他每天早上还是会在办公室里上网,看看国际油价、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最新价格,“这些东西都跟钢材价格紧密相连,我主要看大趋势。”

  正是这些大宗商品的持续走强,让杨老板有了囤货的底气。而事实上,随着铁矿石价格谈判进行,钢价上涨序幕拉开,一系列市场反响也逐渐被引发。

  据了解,随着钢铁价格近来上升加快,房地产、汽车、家电、机械等下游行业均受到一定影响。

  “根据行业内测算,平均每辆汽车用钢在800公斤,主要用钢的部分是车身和大梁。”据杭州汽车业界人士介绍,车用钢板每吨上涨700元,造车的成本就平均上升500多元。“原材料价格上涨时,最怕产品再打价格战,如果打起来,压缩成本的压力会非常大。”该人士表示。

  用钢大户船舶制造企业同样如此。

  在临海,不少船舶制造企业今年产品的价格下降了10%到20%。两头受挤,企业不得不把每一根钢板材料用到极致。每次投料,都要用计算机算了又算,边角料被充分利用做成小的零件,杜绝浪费。

  “在完全竞争的汽车、家电等领域,由于价格一直在下跌,钢铁价格上升势必压缩行业利润空间。”业内人士分析,矿价大涨只能带来两个后果:要么是钢铁业大幅亏损;要么就是把钢铁成本压力硬性向下游产业转移,对整个产业链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可能形成输入性通胀。

  不过,就目前来看,下游行业似乎还没有把成本上涨继续传递至终端消费价格。近期从家电到汽车等领域的消费品价格账本,促销打折或降价依然无一例外成为主要内容。

  尽管如此,整个经济和物价还是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公开表示,2010年国内物价上涨压力确实存在,来自国外的输入型通胀很难阻挡,人们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加强,虽然今年实现CPI控制3%的目标仍可以实现,但“难度很大”。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