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上海宝山逸仙钢材交易市场附近,堆满5-6米高的各类钢材,这已是钢材堆放的极限,却依然填不满各类贸易商囤钢的“胃口”。
“只要钢厂一出货,就马上会被贸易商抢购囤积起来。”一位来自东北的钢材贸易商表示。即使远在哈尔滨,甚至有龙门吊车作业的各种钢材交割地,都堆满了各种建材钢。
在钢铁产能依旧过剩时期,钢材商敢于大举囤钢,瞄准的不仅仅是国内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衍生的钢材需求,铁矿石涨价带来钢价提高产生的套利空间,想象力更是巨大。
“前不久听说一个贸易商用了1.5亿元自有资金,从钢厂提走价值10亿的钢材囤积起来。”这位东北钢材贸易商感叹道。在这轮囤钢浪潮里,融资杠杆倍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流动性贷款、钢材仓单质押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融资、民间金融拆借,均成为钢材贸易商肆意放大资金杠杆倍数、豪赌钢材提价的囤钢融资路径。甚至一些自有资金仅5000万元的小型贸易商竟囤积价值在3-4亿元的钢材,其负债率已远远超过100%。
信贷风控“外紧内松”
面对来势汹汹的铁矿石涨价引发的钢材贸易商囤钢潮,银行对强烈的钢材贷款需求的态度,开始变得“微妙”。
一方面是年初各家银行向钢材贸易商发放大量流动性贷款及钢材仓单质押贷款,信贷规模已达到警戒线,2月初不得不开始收紧钢材贸易商贷款政策;另一方面是钢材价格不断上涨,令钢材仓单抵押贷款风险进一步降低,谁都不愿割舍安全边际偏高的贷款利润增长点。
“现在我们还在操作钢材贸易商的贷款业务,只是放贷门槛有所提高,原先贷款门槛是贸易商负债率在80%以下,但现在得达到70%以下才行,重点照顾那些自有资金在数亿以上的大型钢材贸易商。”一位建设银行信贷部人士透露,现在银行比较担心,在钢材产能过剩的总体情况下,由囤钢与铁矿石提价预期带动的钢材价格上涨能持续多久。
只是,提高信贷门槛,未必能够挡住钢材贸易商的囤钢贷款热情。
调查发现,从2月起,钢材贸易商开始通过商票贴现与银票承兑方式,为囤钢向银行融资。银行对此同样是乐此不疲。通常银行只要看到钢材贸易合同,就会依据其自有资金实力与往年销售收入规模等,给出授信额度上限,在授信额度内,贸易商只需30%自有资金,用商票贴现或银票承兑方式套取剩余70%信贷资金,支付全额钢材购买款。
商票贴现或银票承兑业务,并没有被列入银行表内信贷业务。这条游走在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之外的融资路径,自然深受钢材贸易商欢迎。
其结果,是在银行收紧钢材贸易商贷款的2月,钢材贸易商依然交出一份亮丽的囤钢报表。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至2月26日,全国29个主要城市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831.89万吨,按月同比上升27.7%;其中,建筑钢材社会库存量为890.8万吨,月同比上升37.4%。
“银行提供商票贴现融资的坏账风险非常低。”一家大型钢贸企业融资部主管透露,其奥秘就在于银行给出商票贴现额度时,要求钢材贸易商将这批“已锁定买家”的钢材质押给银行,即使贸易商因过度囤钢致资金链断裂,只要钢材与买家都在,银行还是能完成贸易合同,将所有贴现款项收回来。
除了商票贴现融资,参与期现套保的钢材贸易商发现新的银行融资路径——可交割钢材仓单抵押贷款业务,银行对这项业务依然“大开绿灯”。
据了解,浦发,民生、兴业与建行针对套期保值企业,均推出可交割钢材仓单抵押融资业务,其抵押融资标的就是在期货市场可交割的钢材标准仓单,抵押折算价格为上个月交割日结算价的7折;但个别银行会调低至6折,贷款利率则是基准贷款利率上浮约15-20%。
相比交易所对可交割钢材仓单质押融资,只允许贸易商操作保证金期货投资,银行可交割钢材标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允许这部分资金作为收购新钢材的自有资金。
这无疑打开了银行放款囤钢的新融资通道。去年上海期交所可交割仓单价值达到43亿元计算,按7折换算,将释放30亿元新增贷款资金参与囤钢浪潮。
30亿增量贷款“入市囤钢”的背后,是银行贷款风险开始加剧。一旦钢材价格波动增强导致贷款贸易商无法追加保证金,银行就被迫只能接收处置“可能已贬值”的可交割钢材仓单,相比而言,银票承兑贷款模式至少能通过“买家”套现贷款。
“通常银行只能拿这部分可交割仓单在期货市场卖出平仓,确保贷款安全。”前述建行信贷部人士透露,“我们现在能做到两天内完成被抵押的可交割钢材仓单处置权转移到银行手里。但上海期交所人士和我们说,至今都没有处现过类似的案例。”
但他私下表示,期货市场瞬息万变,一旦仓单过户流程稍有延误,银行接收的可交割钢材仓单实际价值就可能低于“贷款额度”。
不过,在钢价持续看涨、囤钢潮汹涌的推动下,银行的顾虑似乎变得“多余”。但谁都不知道,零坏账记录还能保持多久?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