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长

铁矿石新增需求仍在中国

发布日期:2010-04-12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伴随着铁矿石现货价格的不断走高,铁矿石谈判和市场价格的动向正在牵制着国内钢厂和贸易商的神经。

   “来自印度的铁矿石价格已经接近175美元/吨。”在8—9日于青岛召开的“2010年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上,一位业内专家在演讲的开头如是说。

  “我的钢铁网”炉料事业部负责人刘晓宁在会上表示,至2015年,全球铁矿石产能将比2009年底的水平增加68%。假如这些新增产能届时能完全达产,那么目前铁矿石供应不足的瓶颈将得以缓解。但应看到,在2015年铁矿石市场或将面临过剩风险的背景下,由于拥有成本、基建配套以及资本支持等优势,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力拓三大矿山在铁矿石市场仍将处于支配地位。

   新增需求仍在中国

  中国矿产公司副总经理张晔表示,历来谈判期间三大矿都把调控供应量作为价格谈判的筹码,而目前我方的谈判已步入一个怪圈,就是只谈价格,不去谈量,而这恰恰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

  刘晓宁表示,为了了解全球铁矿石供应在未来(2010—2015年)的增长情况,“我的钢铁网”金属矿业研究院在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对全球铁矿石的新增产能进行了一次详尽的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未来铁矿石市场需求的增量部分仍然主要在中国,其他新增需求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也给了中国的钢铁企业和贸易商一个很好的视角,即通过观察国内的产量就可以了解国外的铁矿石需求情况,从而为自己作出决策提供依据。具有不确定性的是,未来中国的钢铁产能是多少,是否能达到7亿吨甚至8亿吨,这还有待观察。

  统计样本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全球铁矿石产能为15.78亿吨(除中国外)。基于此,到2015年,全球铁矿石的产能增量将达到约10亿吨。其中,4.67亿吨是已确定实施的新增产能,5.95亿吨是有意向实施的新增产能,届时的总产能将达到26亿吨。

  “有意向的新增产能能否顺利投产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已确定新增产能的不确定性则相对较小。”刘晓宁表示,大型矿山受益于充裕的开发资金和发达的基建配套设施,在已确定的新增产能达产方面保持了良好记录。以三大矿山为例,在过去几年其宣布的11个主要扩产项目中,有8个项目按时投产,2个项目超时完工,仅有1个项目推迟了6个月。

  对于中小型矿山来说,即使是已确定的新增产能也可能出现投产延期的情况。比如,某国企在澳洲收购的铁矿石项目由于基建跟不上,原定于今年投产,不得不推迟到明年。

  调查结果还显示,生产成本在36—44美元/吨的中国矿企在未来5年有比较积极的扩产计划,国际上的新兴中小矿山也有崛起之势,但受高成本和低产量的制约,这些因素还不足以改变目前世界铁矿石供应的模式。

  港口瓶颈待解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粗钢产量为5.7亿吨,而按照今年前两个月的产量计算,今年我国的粗钢产量可达6.5亿吨。

  “产量增加8000万吨带来的铁矿石的新增需求为1.2亿吨,而全世界今年的供应大约在9000万吨,价格的上涨势在必然。”刘晓宁说,现货矿的定价模式未来会越来越成为主流。尽管未来供应面有宽松的趋势,但是我们仍然面临其他瓶颈。

  “去年5月和11月份出现了严重的两次堵港,最多的时候140多艘散货船排队卸货,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刘晓宁表示,去年包括青岛、大连等在内的很多港口都是超负荷运转,但矿石堵港的现象却日益严重。“澳大利亚、巴西的港口也有滞后期,但基本上是配套的。印度钢铁产能的增加是看得见的,而中国的产能没有人能预见。船不是问题,港口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瓶颈。”

  徐旭:长协价谈判机制不可改

  针对目前铁矿石市场的形势,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徐旭在“2010年铁矿石国际市场研讨会”上提出几点建议。他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海外资源布局,积极寻找海外铁矿石资源;维持长协价谈判机制的稳定,从而保证供需双方的利益;扩大长协谈判代表的范围,应包括政府、协会、大中小钢厂以及贸易企业;建立由商务部主导,中钢协、五矿商会合作,企业参与的铁矿石进口全面协调机制;从源头上加快淘汰钢铁企业落后产能;推广使用铁矿石进口标准合同;建立代理企业和被代理企业的不良诚信记录表制度;进一步推广完善铁矿石供货企业信用体系。

  徐旭认为,在金融危机中,贸易企业保障了钢厂的安全,超量进口现象并不存在,贸易企业囤积居奇现象也不存在。2010年,铁矿石供应略显紧张,长协谈判的不确定因素还会增加,而近期现货铁矿石价格仍然有上涨压力。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