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铁矿石的稳定来源,那进口铁矿石谈判价格就是其次的问题了。"业内人士认为。
在三大矿山的强大压力面前,中国钢铁协会终于抛出了谈判的最后底牌,取消部分铁矿石进口商资质,呼吁钢企两个月内不进口铁矿石,这些看来带有明显“行政干预”色彩的应对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铁矿石谈判桌上的力量对比,目前仍是未知。
日韩欧全“缴械”中国“孤军奋战”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日韩欧四个钢铁需求大国在铁矿石谈判桌上与三大矿山的角力,目前只剩下中国一人“孤军奋战”。上周六,全球第四大钢铁生产商、韩国浦项钢铁表示,其已经“初步”同意今年4-6月以每吨100-105美元的价格从巴西淡水河谷进口铁矿石,这个价格比上年涨价近90%。
而此前,巴西淡水河谷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公告,宣布淡水河谷已与其97%的客户群体达成基于季度的短期市场参考定价的新的定价协议,这一客户群体所占比重相当于其销售量的90%。必和必拓公司也公告称“与相当数量的亚洲客户签订铁矿石销售的短期合同”。
随着日韩钢企的缴械,之前还剩欧洲钢企与中国处于“统一战线”。但最新的进展是,针对欧洲钢铁工业联合会致信欧盟委员会提出国际铁矿石定价中存在垄断嫌疑,并呼吁欧盟采取应对措施的申诉。日前,欧盟委员会回应说,“欧盟目前并不准备就这一问题启动调查机制”。
如此一来,此前有可能成为“帮手”的欧洲钢企,也只能对中国钢企“爱莫能助”了。
中方三张“底牌”亮相 取消部分进口商资质
日前,中钢协与五矿商会将召集国内主要几家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钢企和贸易商在北京湖南大厦召开紧急闭门会议,为应对目前棘手铁矿石谈判形势商讨对策。经过紧急磋商,“三条行业性政策”齐齐亮相,这被外界解读为“中国铁矿石谈判的最后底牌”。
据悉,这三张底牌包括,首先关于铁矿石进口资质的审定标准规定,2009年从事进口铁矿石业务总量低于100万吨的进口商将被取消铁矿石进口资质。其次,铁矿石进口严格执行一级代理制,保证铁矿石流向符合产业政策的大中型钢铁企业。贸易商不能进行二次贸易,违反自律公约的企业将会被取消资质。另外协会还将建立铁矿石流向审核制度,对于一些进口劣质矿的合同,海关将不予以进口、备案。
虽然,这三条行业政策尚未变成法律,不过有媒体透露预计上述两个行业协会可能在数周之内使之成为法律,据预测,中国112家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进口商中可能会有一半左右的进口商失去资质。
除此之外,一条来自中钢协的“建议”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表示,目前铁矿石谈判形势十分严峻。“中钢协号召国内具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钢企和贸易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不从三大矿山进口铁矿石,抵制其垄断行为。”这与市场之前普遍呼吁的中方筹码不谋而合。
行政手段干预惹争议 价格谈判前景不明朗
中钢协的底牌“杀气”十足,迅速得到了外方的回应。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西蒙·克林5日表示,中国不应干预铁矿石市场。他说,“要让市场决定价格,不能用限制供应来发布指令。”
然而,铁矿石谈判的“政治化”恰恰是三大矿山近年来合力的结果。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戎刚表示,“中国需要把铁矿石谈判上升至国家层面。”
“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参与海外铁矿石开发环节,加大权益矿参与力度;另一条是上升至国家层面,从政治上对矿山施加压力,此外,其他一切的策略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对于如何解决铁矿石谈判中所遭受的损失,戎刚如是说。
事实上,2009年中铝和力拓的联姻因澳大利亚政府干预以失败告终,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数次重要的海外收购失败几乎都闪现着西方国家政府的身影。“如果把铁矿石上升至国家层面,矿山方面无理涨价,我们可以向对方政府施压。”一位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是利益博弈,没有什么情感可言。这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美国不是还逼迫人民币升值吗?”
中国翻盘可能性微乎其微
3月30日,2010年度国际铁矿石谈判三大矿企再下一城。澳矿巨头必和必拓宣布,已经和其在亚洲的许多客户达成协议,将把现有按年定价的铁矿石合同转为基于到岸价格的更短期合同。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最大钢铁商——新日铁与另一家铁矿石巨头巴西淡水河谷达成初步协议,为下一季度铁矿石每吨支付100美元至110美元。这一价格较去年的60美元/吨有大幅上涨。
持续40多年的国际铁矿石谈判长协机制即将面临土崩瓦解。
按照铁矿石谈判传统,4月1日将是矿企与客户新结算年度的起始日期,在任何一家矿商和客户率先谈成合同后,其他合同都参考该合同进行确定。不过2009年度的谈判一直僵持,直到5月份才基本谈成,而中国客户则至今仍未谈成。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选择在3月30日这个时间点公布协议,似乎从另一侧面反映了矿商的强硬态度。
在中国国内,钢铁企业新一轮涨价已经悄然启动。武钢、宝钢均已于先期公布了4月份的产品调价政策。市场分析师认为,各主要钢材品种的价格或将全面进入“积极上涨”通道。
3月19日,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罗冰生在参加2010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研讨会时表示,2010年中国钢铁业发展并不乐观。“目前,中国钢铁业将要面临巴西淡水河谷等三大矿业巨头欲将铁矿石价格提高100%的成本压力,同时还要面对完全超越市场需求量的超额供给。”
虽然罗冰生表示,中国企业尚未接受该短期铁矿石合同,但业内人士认为翻盘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
国内钢企已在寻求新矿石来源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专家、社科院《经济蓝皮书》主要撰稿人陈克新认为,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提出,舆论环境的过高期望值,甚至将铁矿石谈判“政治化”,只会凭空增添谈判难度,并给自己套上“紧箍咒”。
在铁矿石谈判鲜有成功案例的同时,国内钢企在解决铁矿石来源方面其实早有动作。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表示,去年河北钢铁集团新增铁矿资源35亿吨,并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各种方式建立稳定的海外铁矿石供应基地,或直接建立钢铁生产企业。”
据介绍,武钢在2009年也获得了约30亿吨的铁矿石资源量,每年还将拥有约2000万吨的矿石承销权和1800多万吨的优先购买权。此外,有消息传出,山东钢铁集团、新汶矿业集团和香港洪桥集团已经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和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发巴西萨利纳斯铁矿石项目。
据悉,鞍钢集团目前拥有中国最大的铁矿公司,老区铁矿山改扩建后,其产能在10年内将比现在增加一倍。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