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2月底,河南新密市白寨镇崎岖的山路上,浩浩荡荡行驶了十几辆小车,为首的两辆车内坐的是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三级人大代表,他们来调查该市采石场整治工作。而后面跟着的车辆则是新密市的部分采石场企业主们,由于该市采石场整治政策尚未明晰,后者希望借助此次机会向人大代表们反映情况。
去年6月份,新密市政府出台了一纸整治方案,让该市314家采石企业被要求“自愿关闭”至今,其中绝大部分企业在政府督促下拆除了机器。但让企业主揪心的是,市政府尚未明晰的政策,让他们不知未来命运究竟如何,是否存在复工的可能性?投资成本是否能收回?
春节过后,经多方联系,新密市市委书记王铁良委派了2009年主管该项工作的副市长赵高翔接受了媒体专访。这也是整治工作开始后,当地政府首次公开面对媒体,政府承认在上一轮采石场整治过程中(新密现有的314家采石场是由1000多家小采石场整合而来)或许有不合规范的情形,但这次整治一定会依法行政。从各方面情况来看,该市并不会完全关闭采石场。
企业主称损失不小
新密市袁庄乡方沟的方书奎刚投入百万资金的发达石料厂二分厂,尚未开工就已经闲置8个月之久。面对着锈迹斑斑的闲置设备,方书奎表示,这是他的第二个采石场,花了近100万元收购,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却遭遇了整治行动。而此前他已有的采石场投资规模在500万元左右,其中50%是自有资金,100万元来自银行贷款,还有100多万元是向朋友们借来的,利息高于银行利息约一倍。
像方书奎这样的企业主不在少数,某位企业主就表示,他向郑州市某银行贷了25万元投入采石场,到期无法偿还,现在已经被起诉。据几位企业主的估算,众多采石企业被停产已近8个月,整治验收期也已超过7个月,采石企业由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投资损失与8个月每家近60万元可得利益的损失。
在企业主们看来,采石作为支柱产业不应受到此种待遇。据某企业主表示,采石行业曾经属于新密支柱产业之一,由于资源丰富,当地采石规模化生产已有20多年。
但这一点却被赵高翔否认,“从来就不是支柱产业。要算也是建材行业,而且只是建材里一个很小的部分。”来自该市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采石行业国地税入库总计384万元,2008年447万元。在此基础上,赵高翔初步估算,此行业对于新密市财政收入的贡献一年也就100多万元。
而统计数据显示,新密2008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6999.0万元,为预算的110.4%,同比增长28.1%。如果根据上述数据,采石行业对财政所做的贡献确实微小。
采石场合法性有争议
除了该行业所贡献的财政收入微不足道外,根据2009年6月22日新密市政府下发的 《新密市采石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采石场产生污染也是一个因素。
然而,魏志刚认为,粉尘污染的问题早已基本上解决了,现在的生产过程都有洒水以降低粉尘,并没有到要关闭采石场的地步。
在赵高翔看来,采石场对于周围居民的噪声等污染本身就十分严重,而该市之所以进行整治,最核心的问题是由于这300多家采石场“绝大部分是证照不全”。一个采矿证所覆盖的矿区里,有数家企业进行开采,而且之间又经过多次转手,“今天你干,明天变成他干”,在这样“大部分是通过非合法进行的整合后”,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破坏等负面影响却是要由政府来买单。
不过,此说法引起了企业主们的强烈不满。魏志刚表示,自己已经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土地施工证等,是“四证齐全”,不存在非法一说。
赵高翔表示,企业主还需要申请排污许可证和砍伐方面的许可证等。但这一点却被企业主们认为是“莫须有”,他们表示在此之前,除了上述四证之外,并没有听说还需要申请其他证件。
赵高翔表示,考虑到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部分采矿证没到期的,将根据年限给予资源价款的退还,以及退还土地复垦费。据该市有关工作人员透露的数据显示,该市计划拿出147万元支持上述工作,目前已经有28家采石场领取了资源价款、4家领取了土地复垦费。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