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咨询网讯 工信部12月9日发布了《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进行意见征集。
其中规定,生产规模在100万吨以下的普钢企业和50万吨以下的特钢企业将面临“一刀切”的淘汰命运,而在污染排放、能源消耗、工艺装备等其他5个方面的标准则可以“有话好好说”:不符合条件先进行整改,在整改无望的情况下再退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产能100万吨以下的普钢企业约三四百家,且基本上是民企,超过全部钢企数量的一半,这些钢企无疑将面临生死考验。拥有众多中小钢厂的河北省无疑受的影响将最大。
对此,河北冶金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指出,以2008年度钢厂的产量做衡量标准不科学,因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钢厂普遍削减了产量,因此有些钢厂2008年度的产量可能低于100万吨,但其实际产能却高于100万吨。还有特钢企业50万吨的标准也过高,特钢企业本来就是小众市场。为此他举例说,河北有一个主做剃须刀片的钢厂,产量也就2万吨左右,但市场、效益等各方面都非常好,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表示,该文件实施后将对当前的高产量有所限制,不达标的中小钢厂要么被大钢企兼并重组,要么选择横向联合其他的中小钢厂抱团壮大,要么就只能退出市场。不过对文件的执行力,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张琳表示,高炉、转炉、电炉等标准比较好控制,但排污等标准则很难测评,而且如地方政府在此方面不甚积极,执行力无疑将大打折扣。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认为,国外钢铁需求相对稳定,因此便于钢厂提高集中度。而中国的钢铁需求则处于飞速发展之中,市场需求层次多,小批量、多规格的钢铁产品大钢厂不愿意做,而这正是小钢厂的市场。因此,执行起来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工信部所主导的另一项关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加快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视员贾银松在上周表示,该指导意见会在年底出炉。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