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中国国内钢材的市场价格就见利好,虽偶有回落,但整体见涨。宝钢、武钢等大型钢企纷纷上抬钢材出厂价,其中最高幅度达600-800元/吨,这直接导致了市场上的钢材价格连续5周上涨。
据相关数据表明,钢铁业在2008年9月至11月亏损158.3亿元人民币,至于7,392家钢铁企业的累计收入和盈利增速均从8月上升趋势中掉头向下,利润总额更是负增长14.8%,是1999年以来最差的一次,钢铁业处于10年来最严重的不景气局面。
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增长阻力,对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对我国钢铁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其频频陷入困境。据悉,中国钢铁年产量约在5亿吨左右,其中12%的钢铁出口到国外。若考虑到机电、建材、汽车等钢铁业的下游产业的出口状况,粗略估计钢铁及相关产业的出口量占中国出口产品总量的50%以上。
温家宝总理考察青岛时指出,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是一揽子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规划,其中包括制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而钢铁业和汽车业的振兴规划已经制定出来。
市场的振兴离不开需求的健康持续旺盛,从需求的内需和外需来看:外需的走强依赖于外围经济的复苏,而据预测,欧、美和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复苏在短时间里将难以实现,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增强内需,是我国政府正在积极筹划的一项任务。政府提出的万亿投资计划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若能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国投资的复苏,进而拉动钢铁业的发展。
因此,四万亿投资的拉动是一个方面,而国家对钢材市场的扶持态度则是提升钢市的另一个方面。但是无论如何,四万亿投资对基建、保障性住房的拉动,从而对钢市需求的刺激是实实在在的,而政府的态度,则是钢市信心的真正来源。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