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长

四万亿新政最大受益者钢铁行业

发布日期:2008-11-27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9月份,全国1/3钢铁企业陷入亏损境地,10月份绝大部分钢铁企业都公布了减产计划,钢价坠势不减;一时间,钢铁行业顿时从上半年的“富豪”变成了“穷汉”。钢企几乎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和信心,流通商也陷入存货快速跌价的恐慌中,钢铁行业来到了集体亏损的悬崖边缘。

  11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政策,钢铁行业将成为最大受益产业。由政策投资带来的刚性需求首先在证券市场掀起涟漪,钢铁股在11月份率先集体走牛。

  需求下降“寒流”

  不经意间,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都感受到了需求下降的“寒流”。占据全国粗钢产量40%以上的华北地区,通常情况下,如果其产量下降应该会引起钢价上涨。明显的案例是去年11月,唐山限电,国内钢产量环比回落,钢价应声大涨5%。然而这一规律在今年下半年却不再生效,在奥运期间,华北钢企限产,国内钢产量环比回落,但钢价却大幅下跌。

  天相投顾研究员王招华认为,其合理解释是2008年下半年钢铁行业自然需求已经出现了预期之外的显著恶化。最大用户房地产业连续8个月销售收入下滑,大客户机械行业产值连续3个月大幅下降,汽车业用钢量连续3个月负增长……需求下降的信息迅速传导到生产车间,并率先体现在价格上。“我的钢铁”网公布的国内钢价综合指数显示,10月中旬比9月初就下跌了32%。

  忽增上亿吨“订单”

  恐慌的最终消逝总是需要一段时间和一个合理理由。钢铁业此次危机根源于市场需求的减少,在4万亿元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后,钢铁突然收到上亿吨规模的“订单”,对于需求的信心危机顿时得以缓解。

  招商证券钢铁行业研究员赵士宝认为,经粗略测算,十项扩大内需措施可以为钢铁板块贡献1.64亿~2.08亿吨的新增需求,预计明年新增需求在0.88亿吨左右,更大的需求释放在后年。赵士宝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此前市场普遍认为钢铁需求出现了雪崩式坍塌,事实上这应该属于过度恐慌。虽然十项扩大内需中的投资有部分是原本计划内的投资,但是预计新增钢铁需求能够填补正在减少的那部分需求。

  钢铁行业对于铁路领域未来2万亿元投资计划也虎视眈眈,各大涉及铁路建设的钢铁公司正在摩拳擦掌,迎接采购大单。

  税收利好

  1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部分钢材的出口关税,享受税收优惠的主要品种是冷热轧板材、带材、钢丝、大型型钢、合金钢材、焊管等钢材产品,而建材、不锈钢等维持原出口关税,限制出口的产品不在调整之列。“我的钢铁”分析师徐向春认为,如果按每月400万吨钢材出口量计算的话,钢厂每月可从关税优惠中获益3亿元。一家钢铁出口商给媒体提供的数据是,国家取消钢材出口5%~15%的关税,相当于出口的钢材每吨节省150~500元。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钢材出口前十名公司鞍钢(189万吨)、宝钢(176万吨)、沙钢(127万吨)。

  此外,明年年初将正式实施的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改革,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的钢铁企业会受益明显。经测算,增值税转型改革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81%~15.32%之间,对行业净利润影响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2%。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