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长

钢铁行业挂起强烈重组风

发布日期:2008-09-28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08年9月18日,中国国际钢铁并购重组论坛在北京举行。宝钢、武钢、鞍钢等钢铁巨头齐聚北京,探讨未来中国的钢铁产业格局。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提高全行业的产业集中度,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钢铁企业集团。

  截至8月底,国内钢材市场已经连续7周下跌。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8月上半月,国内钢材平均价格为6124元/吨,较7月下半月下跌2.2%。其中,线材下跌2.4%,板材下跌2.1%,管材及型材下跌1.0%。价格应声回落,市场成交渐为冷淡。

  钢铁价格的下调在预料之中,今年初就有机构预测三、四季度国内的钢铁价格会下调。价格持续下跌与需求放缓将降低钢铁上市公司下半年盈利水平。多数机构在发布钢铁上市公司下半年盈利预测时,都纷纷下调了盈利预期。

  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几方面原因所致:调降部分钢材出口退税的文件已呈交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这是引发钢价下跌的导火索;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宏观调控导致下游需求放缓。建筑、家用电器及汽车生产等钢铁消费行业也都明显出现了放缓迹象。预计2009年钢材均价会小幅下降,未来一年内中国钢材价格将难以回到今年二季度高点。

  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业,总是被其他行业千丝万缕地联系着,也同时联系着其他行业。2008年,焦炭价格大幅上涨、电价上调,运费、压港费的增加,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两防一紧缩”的政策,将抑制钢材需求的增长,市场面临供大于求的风险。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原料成本的上升及钢材价格的快速下降,将迫使很多企业减产。”

  国资委对于今后钢铁业的要求是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表示,“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钢铁企业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战略,制订应对措施。”张晓刚表示:“从今年开始的三年中,中国钢铁产业的重组力度会是历史上最大的。”

  2006年唐钢、宣钢和承钢合并成立新唐钢集团;2007年宝钢收购新疆八一钢铁(600581,股吧),被誉为钢铁行业整合的经典之作。2008年初以来,有影响力的整合重组事件不断出现。3月17日,宝钢、武钢分获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港项目;26日,山东钢铁集团在济钢和莱钢集团合并的基础上挂牌成立;6月底,广东钢铁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挂牌,钢铁行业整合在短短半年内达到重组高潮。

  不过,就目前重组的基本模式还是“大吃小”,尚没有出现强强联合造就一个更为强势的的重组模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宝钢已经展开了对攀钢的收购工作,不排除面对新情况创出一种收购模式的可能性。宝钢2007年钢产量2858万吨,按照宝钢的最新发展目标,到2012年要形成8000万吨的产能规模。宝钢股份首席研究员杜斌曾经表示,“宝钢再不发力,就会失去话语权。”

  今年由宝钢控股,重组广钢、韶钢之后组建的广钢宣告挂牌,被业内人士称“这是一次漂亮的整合。”最近一段时间,业内又盛传宝钢剑指攀钢的消息,关于攀钢系整体上市以及鞍钢、武钢和宝钢角力重组攀钢的传闻不断。有知情人士透露,攀钢不能充分利用好钒钛两项国家战略资源,所以极有可能被重组。

  中国钢企必将出现一轮重组高潮。因为今年的外部环境变化相当剧烈,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国内宏观紧缩的共同作用下,钢铁企业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不约而同选择抱团打捆,通过上中下游产业链的贯通、生产规模的扩大、区域布局空间的调整来寻找出路。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