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长

钢铁行业格局凸显 业内五霸成型

发布日期:2008-09-12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08年钢铁行业整合的风起云涌彻底结束了钢企林立的春秋时代,取而代之的将是几大寡头之间相互竞争的战国时代。
  
    早在2005年7月20日,《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实施,钢铁行业迎来了没有新项目的时代。在这一阶段,幸存下来的民营钢铁企业的增长几乎比行业平均值快一倍,致使全国前10大钢铁企业在全国总产量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

    近年来,铁矿石、焦碳价格飙涨,石油、人力资源成本高位运行,钢企之间兼并重组不断。目前,以宝钢为首的三大央企和以山东、河北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脱颖而出,开创了五大巨头分庭抗礼的钢铁行业战国格局。

  根据钢铁产业政策,到2010年,通过联合重组,中国将形成两到三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同时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为了达成目标,现有的钢铁央企必然要努力扩大产能,确保不会掉队,而地方诸侯为了避免被收购兼并的命运,只好采取主动的联合措施。

  作为国内钢铁业毫无疑问的霸主,宝钢的策略是遍地开花。最近重组韶钢、广钢,全面建设湛江钢铁基地更是实现了其布局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的目标。武钢地处内陆,获得出海口是其多年夙愿,几乎与宝钢在广东布局的同时,武钢也在广西获得了防城港项目的建设权。而鞍钢则在重组本钢多年无果的情况下,果断插手另一家国企攀钢的整体上市,使得国资三强的局面基本稳定下来。

  面对着央企的频频出手,地方诸侯也不得不加快脚步,以河北和山东为代表的地方钢铁大省在面对国内外巨头虎视眈眈、生产成本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不得不迅速整合自身资源做大规模,以图自保。不过,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钢企真正跨省市、跨地区、跨所有制具有实质意义的强强联合重组较少,基本上都是由强有力的央企去收编势力弱小的地方钢企,即使有少数的强强联合,“联”而不“合”现象也很严重。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