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高能耗投入的陶瓷企业发展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2007年12月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节能减排”列入2008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任务之后,在中国陶瓷最具影响力的佛山,第三次加快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南庄召开,政府已经明令关闭一批为数不少的高能耗陶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手下,陶瓷业洗牌真正拉开了帷幕。
这是广东陶瓷业最有代表性的一条路,路旁陶瓷企业广告牌林立,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00个。但经过这次整治,究竟还有几家陶企能幸存呢?
综述
陶瓷业洗牌真正启幕
几年来,有关陶瓷行业洗牌的论调都一直甚嚣尘上。但显然,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与以往“洗牌论”有所不同,这次的驱动力不再是价格战,也不是管理绩效,也不是设计的原创性,而是有关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成本壁垒。
早在2007年4月份,备受关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以下简称《能耗限额》)审议会就在陕西咸阳举行,一度触动了众多陶企的神经。
随后7月1日,陶瓷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从8%调整为5%,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次下调,由13%调到5%。加上2007年人民币不断升值,陶瓷产品出口的利润被一再打压。
如果说有关《能耗限额》的审议还停留在行业内部的话,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对于陶瓷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宏观调控再下一城:将“节能减排”作为2008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方面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之后对出口企业利润的压缩,以及对治理污染、降低能耗决心投入之后的成本增加,一方面是陶瓷生产的原材料开始持续涨价,重重压力之下的陶瓷企业显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艰难。
由此,在中国陶瓷重镇佛山,政府之手开始强势介入,而且一出手就关停了35家厂。表面上看,这太残酷!但事实上,这却可以理解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剂猛药。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业内资深人士对政府的做法表示了认同,太多的同质化重复建设,在靠不断地增加投入赢来利润的同时,也造成了更多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产品上市后又会面临异常惨烈的价格战。单位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投入却不断增加,行业发展的脉象由此开始错乱。而政府的介入,让这些粗放型投资开始退烧,不但节约了资源,而且还为很多实力品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政府的强势介入并非一味地打压,也会加大投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12月19日,财政部表示,为鼓励企业的节能减排,对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项目及专用设备投资,实行定期减免或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专用设备投资,实行企业增值进项抵扣政策。政府煞费苦心,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契机
“节能减排”被列入2008年经济工作八项任务之一
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描述2008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时,指出:“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必须完善政策法规,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
反响
佛山重拳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佛山市政府便即刻响应号召。12月12日,佛山市第三次加快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南庄召开。
禅城区常务副区长刘宏葆表示,禅城区将在2008年底以前,通过各种形式淘汰90家低端的陶瓷企业,目前已有35家停产或关闭,仅有25家企业被列入“改造提升”的名单。
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保留这25家陶企,如果整治不达标,在2009年6月之前,该区内的陶瓷生产企业同样可能“一家不留”。
方向
陶企数量减少,综合实力增强
政府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治理力度的加大,让陶瓷行业拉开了“洗牌”的大幕,那么,陶瓷行业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改造提升限期整治
记者采访得知,佛山对陶瓷企业的整治并非是简单的“一刀切”,在重手关停35家企业之后,还规划出25家企业被列为“改造提升”类,将对照清洁生产标准进行限期整改。
据了解,南海区政府对治理罗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投入达到了1.6亿元,禅城区则以5000万元成立了“陶瓷产业整治工作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补偿或垫支因陶企关闭、搬迁、转产造成的土地停租、职工欠薪等。南庄镇也已决定拿出1亿元用于该项整治。佛山市副市长李子甫表示,市一级也准备拿出500万元,2008年重点鼓励整治工作推进最为出色的罗村和南庄。
外迁生产基地
记者获悉,2007年开始,佛山已经有不少陶瓷企业外迁。外迁地方近到省内的清远、河源、肇庆,远到四川、东北、山东、江西、湖南等地。
仅以江西为例,从2007年6月开始,佛山的6大陶瓷企业(东鹏、金意陶、新中源、新明珠、欧雅陶瓷、英皇卫浴)投向江西的陶业资本就近70亿元。其中,8月28日,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与江西高安市政府正式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在该市八景镇的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上马建筑陶瓷项目生产线。10月29日,新明珠与高安“二次握手”,将新明珠高安工业园的总投资额追加到24亿元。追加投资后,新明珠高安工业园项目占地达3500亩,生产线将达40条,预计瓷砖年产量将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该项目成为佛山在江西最大的建陶投资项目。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对记者说:“前一阵去沈阳看一家新迁的陶瓷厂,环保做得相当好,污水养鱼都没问题。迁往外地的这些陶瓷厂像新明珠在环保上都相当重视,政府支持的力度也很大。”
当然,外迁本身就是一次行业洗牌的过程。经过重新规划之后,很多企业开始向管理和技术以及通过设计等手段追加的产品附加值要效益,这本身自然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发展“总部经济”
大批的企业外迁之后,佛山陶瓷的整体品牌将如何维护呢?蓝卫兵告诉记者:“转移的只是制造,而佛山陶瓷的灵魂还在这里。以后的佛山将成为展示中心,信息、服务、物流、研发中心。”
对于这种认识,佛山市政府给赋予了一个更好的品牌“中国陶瓷业总部经济基地”,这就是佛山陶瓷未来的定位。7月26日,佛山富泰投资有限公司投入巨资7.5亿兴建瓷海国际中国佛山陶瓷交易中心。9月28日,中国陶瓷城二期项目奠基,并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牌为“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这两大项目应该是对“总部经济”的最直接支撑。
< 完 >